超过50欧的消费就要讨论?看德国情侣怎么谈钱说爱!
超过50欧的消费就要讨论?看德国情侣怎么谈钱说爱!七夕已过,来盘点以一下最强沙雕的礼物吧!广大女性朋友是否也为 “如何避免男朋友送太沙雕的礼物”而焦头烂额,毕竟每年这种时候,各种吐槽贴就出现了:最常见的,就是吐槽礼物太丑、太直男,


琦琦子告诉我们,碎钻不值钱,妹子们生气很正常,毕竟人们都说,一个人有多爱你,就看他愿意为你花多少钱。其实,伴侣如何处理金钱,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德国,都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联名款还是独立账户?谁交房租,谁买东西?如何应对不同的工资和不同的消费需求?这一个个问号给夫妻关系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德国媒体Bento就以上问题向德国的伴侣们发问,这期就让我们看看其中三对的回答,也许会对你有帮助。

Judith&Simon
第一对是Judith (28岁/兼职教师/月收入2100欧)和 Simon (30岁/博士在读/月收入1700欧),他们相爱9年,结婚4年,并有一个1岁的女儿。
“少挣一些也可以”
Judith:我们花销占比最大的就是日常花费,剩下的钱我们各用各的。
Simon:在我们的关系中,金钱不是那么重要。当然,我们可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条件还可以,在市中心买得起公寓,可以偶尔出去吃饭或者看电影。即使不做预算,钱也够用。而经历过育儿假(减薪),我们都意识到,少挣一些也是可以的。

“联名账户没有必要”
Judith:婚前我们各自有银行账户,我们并不觉得婚后有必要做改变。唯一变化的是我们做了授权,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访问彼此的账户。婚前我们就住在一起了,并且决定好了我付房租,Simon付剩下的钱。如果一方不够,另一方就把钱转给他。
Simon:父母离婚让我意识到“联名账户”会带来多少麻烦,因此我不希望这样。每个人还是应该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所以我们有各自的工资账户,掌管各自的钱,想怎么花都可以。

Judith:我们的模式让伴侣可以保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足够的信任。如果没有信任,这种合作关系是无论如何行不通的。如果有巨额的个人支出,我们会提前讨论,但从没有出现过拒绝对方购买的情况。
Viktoria&Daniel
第二对是Viktoria (27岁/建筑学硕士)和 Daniel (26岁/博工商管理硕士),他们结婚五年半。一年前两人完成学业后,开始周游世界。出行前他们的积蓄约为2万欧元。“遇到他之前我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一无所知”
Daniel:钱对我来说是很正面的东西。我一直善于理财,也一直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感兴趣。
Viktoria:我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一无所知,我认为总会有办法解决。但当我从国外交换学期回来后,开始有了债务。那是我非常艰难的时刻。通过Daniel我了解到,我也可以开始存钱并有意识地管理财务。

Daniel:我一直很清楚,我想要长时间旅行。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存钱。当我遇到Viki时,我告诉了她我的梦想。一开始她并没有很重视,但当她意识到小心对待可以攒下多少钱时,这就成了我们共同的梦想。
“我们专门制定了一套财务系统”
Daniel:在学习期间,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为了我们的梦想而节省每一欧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注意到,仅仅一些小举动就可以省很多钱:卖书、投资股票、将一个房间租给朋友等。有时候,我们甚至能一个月省下1000欧。
Viktoria:我们专门制定了一套财务系统,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会被归类。每个类别都有一个指导值,表示我们想在该类别中花多少钱。然而,这些准则并不是限制。比如说,如果我们真的想要什么东西,我们就干脆去买,哪怕这个月已经花了很多钱。如果我们太限制自己,缺乏感和贫穷感就会出现。我不希望这样。

Daniel:我们已经旅行了一年左右,靠储蓄和投资生活。而且我们也注意到,旅行中不需要那么多钱。比如在新西兰,我们就可以通过工作是而换取住处。
Anja&Daniel(是的也叫Daniel)
第三对是Anja (30岁/社会工作者/月收入3300欧)和 Daniel (30岁/青年顾问/月收入2700欧)。他们相爱10年,结婚8年,两人在志愿社会年(FSJ)期间,进行基督教青年工作时相识。
“之前我赚的更多,可是我找不到意义”
Anja:我们都不是太重视金钱的人,否则我们都不会选择社会工作。但能够生存外加偶尔旅行,对我们很重要。此外我们很重视可持续发展,比如我们从不去HM买衣服。

Daniel:钱很重要,但其他事情更重要。之前我是一名采购,收入相当高,但我一直找不到这份工作意义。那时候对我来说,重新思考上帝、生命和人更重要。因此,我再次学习并转行,虽然收入少了很多。
“联名账户比较容易处理,我不喜欢太复杂的”
Daniel:联名账户比较容易处理,我不喜欢太复杂。如果不断地看谁转了多少钱,谁花了什么钱,我会很紧张。不管是谁付钱,还是谁挣得多谁挣得少,我们都不需要分开。

Anja:我们也不记账。但我们心里有数,大概在什么地方花了多少钱。
“超过50欧的消费就要讨论”
Daniel:我花钱更多,但我们从来没有因此争吵。我想这是因为我们俩把钱都看的很淡。
Anja:但当涉及到大额消费,我们会多商量一下。我们有一个协议,超过50欧元的费用就要讨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讨论是否允许对方这么做,而是讨论这个花费是否有必要。

看完上面这三对情侣的处理方式,不知道对你是否有什么启发呢? 最后,祝大家有情人终成眷属,过好 每一个甜蜜美好的七夕!

地址:Friedrichstraße 95, 10117 Be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