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多拿父母金/合理避税,德国养娃如何省钱,人家不说你不知道的八件事
如何多拿父母金/合理避税,德国养娃如何省钱,人家不说你不知道的八件事
在德国生娃,尤其是新手妈妈,很多事情都是两眼一摸瞎。
一般都是网络搜索或者请教过来人的经验,但最惨的情况是,在信息不对称的今天,很多信息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等过后发现,已经损失了一个亿。人在异乡为异客,华人家庭在德国带娃还会面临很多特殊的问题。虽然俺养娃经验也不多,但两个也足够让我踩了不少雷,错过不少该做的准备。在此,满头包的我,拿出微信尘封已久的各种收藏贴,含泪回忆下在德国生娃前后自己摸爬滚打亲身经历的经验。
以下八件在德国养娃有关的省钱窍门,如果你全都知道,算我输!

01 药店可以租用医用版美德乐双边电动泵奶器
对于待产包的清单,很多妈妈会备一个泵奶器。泵奶器作用很大,初期可以帮助疏通乳腺,尤其是开奶痛那几周;产后宝宝衔乳不对,前期无法喝到奶,可以泵出来喂;睡前提前把奶泵出来,夜里妈妈可以好好休息,让家人喂宝宝;等妈妈上班了,泵奶器也绝对是坚持母乳的刚需。泵奶器很贵,好用的话动辄上千。在德国,你完全不需要自己去买个泵奶器。直接去任何药店都能租到泵奶器。(至少我拿到斯图加特药店的名单信息是这样)
方法:先到自己妇科医生那里,要求开一个租泵奶器的处方,拿着处方去药店租机器即可。
药店租给你的机器,还是最好的牌子美德乐中最好的医用级别的双边电动泵奶器,比我们市场上能买到的家用丝蕴双边电动强大太多。药店出租的是机器主机,上图贴身用的的奶瓶和喇叭引流口,这些配件需要自己另外购买(大概40欧左右),且一般一个处方管30天,每30天需要你去妇科医生那里重新开处方。
初期不确定能否顺利母乳的妈妈,简单租个泵奶器,比自己买更划算。
02 德国保险公司报销产前班、产后助产士上门指导和产后骨盆恢复课
在德国生娃,有很多学习如何照顾新生宝宝的课程和服务。其中我个人强烈推荐产前班和助产士的上门指导,不管你生过几个娃!怀头胎时,我根本不知道产前班和助产士上门指导服务这么畅销,尤其是大城市,基本你一怀孕就得赶紧预约产前班和产后能家访的助产士。产前班(Geburtsvorbereitungkurs)最好选择爸爸跟着一起上的那种父母课堂。
毕竟生娃时,进产房一般只允许家属一个人陪同。
既得照顾你、又得能够和医生沟通,所以一般是爸爸跑不掉了。在妈妈阵痛时,啥都管不了了,涉及到生娃的方方面面各种细节及产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这些知识点绝对得让战友一起提前预习下。
另外,助产士(Hebamme)上门服务也是很有帮助的。很多二胎妈妈觉得自己带过一个娃了,二胎的助产士上门服务可能没有必要。我的切身经历是,太有用了!每一次助产士上门都能帮我解决了我们束手无策的问题。首先,新生儿的脐带护理,是这位老练的助产士来定期更换保护的棉布,观察结疤脱落是否正常;
其次,她两次都能神奇地找各种方法和哺乳神器帮我顺利母乳,无论是从喂奶姿势的纠正还是到引导宝宝正确衔乳。
这个开奶的过程,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还获得了头条青云奖,干货很多,里面不少好用的物品和建议都是她教我的!(点蓝字不容错过)。第三,她会检查剖腹产伤口愈合情况以及子宫回位情况,并教我一些有助于骨盆恢复的简单动作,让我自己在家练习。
生老大四年后,重新面对一个肢体柔软的小宝宝,我在换尿布和洗澡方面还是有点手生,也是在她协助下迅速找回了感觉。而产后骨盆修复课(Rückbildungskurs),我个人觉得可上可不上。有的产后骨盆修复课明确要求不能带娃上课,加上时间、地点总有不合适的,所以我是直接在家趁着宝宝睡着后,对着Youtube上的很多视频资源做的。
推荐这个youtube上产后骨盆恢复视频,有两部分视频,做下来约半个小时。

温馨提醒,产后恢复运动的知识点。生完就可以通过呼吸练习做凯格尔运动了;骨盆恢复训练,顺产是6周后,剖腹产是8周后开始;在做高强度的腹肌训练前,请多留意自己腹直肌分离是否已恢复。不知道啥叫腹直肌分离?来,网络自己搜起来哈!

03 巧妙换税卡合理多拿父母金
德国生娃后可以领取父母金和儿童金。
儿童金这个不用说,按照规定流程申请就能拿到,且全德国金额一样。
但父母金则不同了!
很多因素都能影响父母金到手的多少,说起来满是我的血泪史。如果你像我,曾经是自雇人士,保险是自己交,周末打过工,生娃后还想半职上班,结合妈妈生育补贴各种细则和规定,父母金你不研究几天,真体会不到德国人设计父母金思路的严谨!
父母金计算之复杂,以至于有很多公司靠此开展收费的咨询服务为生!
在此我要分享一个合理多拿父母金的小技巧,针对的是无法拿满父母金的人士,如果你能拿封顶,那请跳过不看 如何合理提高拿父母金这方的净收入(Netto),是关键。因为父母金的计算依据是生娃之前12个月的平均净收入(非自雇人士),按照母乳的需要,一般都是妈妈休产假、拿父母金。
举例说明:如果男女赚钱相当,一般是4/4税卡;如果男赚多,女赚少,一般是男3女5。
但在这两种税卡下,女方的净收入都不是最高的。只有当女方拿扣税少的3级税卡时,即男女是5/3 税卡模式时,计算女方的净收入才是最高,最优化。因此,在得知自己怀孕后,立即向税务局申请女方拿3,男方拿5税卡,就能将女方生娃前12个月的净收入调整到最高,合理地拿到更多的父母金。
虽然由于换税卡,赚钱多的男方因5级税卡,每月会暂时多扣一些税钱,但这些多交的钱,到了报税时会退回来,因此不用担心。但这个最简单的办法,时间窗口很窄。一定记得备孕或者怀孕后就去换,以确保生娃前12个月中,有至少7个月以上的时间是拿最优化的税卡。计算妈妈生育补贴金(Muttershutzgeld),也是按照生娃之前三个月的平均净收入(Netto)计算的,即使父母金能拿满,让女方换到3级税卡也能增加净收入。
04 中德常规接种疫苗略不同,补种中国基础疫苗保险全付
因为不同疾病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不同,中国、德国常规接种疫苗计划不同。对于中国妈妈,有带娃回国探亲或者未来回国发展的需求,自家娃的疫苗不光按照德国的计划来打,也要结合中国疫苗接种计划补种。

对照上图,德国不接种卡介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 这些都属于中国一类疫苗,只要你和保险公司提前申请,说明自己小孩有定期回国探亲(小住)的需要,这些疫苗的全部费用都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
这是我和保险公司咨询带娃回国前补种疫苗,得到的官方回复:

上图 简单翻译如下:如果您回中国,满足以下条件,我们将负担您的疫苗接种费用(1、属于私人旅行;2、该疫苗属于所在国常规疫苗接种推荐名单内;3、由合同医生接种;)。报销材料需要(1、医生的处方复印件;2、药房付款收据;3、医生打疫苗的帐单;)
我们家入的是TK保险,至于你所在的保险公司是否能承担,最好另外再确认问问,就是简单一封邮件的事。
05 每年10月份出流感疫苗,强烈推荐孕妇、儿童接种
很多人会对流感疫苗不屑一顾,以为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 很多人会对流感疫苗不屑一顾,以为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

用张文宏教授原话说,这两个词,中文都带一个”感“字误导了大家的认知,实际两者相差甚远。如果流感相当于老虎,感冒连爬虫都不如,流感危险性大得多。我们家队友,总觉得自己身强力壮,在没生娃前从来不去接种流感疫苗。但经历过2018年春节那场流感大流行,那时候我们一家人,轮流中招,两三个星期才慢慢好过来。
自此之后,我每年一定会监督全家一定要接种流感疫苗。甚至在我去年怀孕时也不例外,我的家庭医生,甚至还推荐我去打,因为孕妇和小孩抵抗力弱,属于高危人群,更应当重视。
每年的10月份左右就会出当年的流感疫苗,小孩的在儿科医生预约打,成人的到家庭医生那里打。

06 国外出生的宝宝国籍如何认定?
根据领事馆官网的信息,宝宝国籍归属认定,总结如下:

其中第二点,德籍+中籍在生娃时无长居,宝宝可以同时领取德国护照+中国旅行证。
我在生老大时还没拿到长居,老大同时领了德国护照和中国旅行证。回国不需要办签证,中国旅行证就相当于儿童的中国护照用。
后来旅行证两年到期时,我已经有了长居卡,以为老大不能继续拿旅行证了。后来问了领事馆才知道,原来是否领取旅行证,只认定娃出生时父母双方的状况,和之后没关系。所以即使儿童旅行证是两年一换,我们都可以一直换发新证,宝宝拿中国旅行证回国。
另外,对于有些父母对于宝宝自动德国国籍,打算宝宝退籍,拿回中国国籍,也是可以办到的,只是过程比较麻烦。网络上已经有不少办理过的人分享心得,没经历过的我,无法分享个人心得,也就不搬运他们的文章了。
07 来德照顾宝宝的父母机票可以报税时当做子女托管费抵税
很多有孩子(未满14周岁)的家庭,都会邀请父母来德国帮忙带娃,尤其是在生娃坐月子时候。很多人不知道父母探亲的机票可以纳入年底报税项目抵税。
具体操作为:1、保留好购票的账单和登机牌原件;2、然后写个简短说明,让乘机人签字。
简短说明的模板如下;
Hiermit bestätigen wir, dass meine Tochter (Name: xxx xxx) einen Betrag von xxx Euro für die Betreuung ihres Kinders an uns gezahlt hat.
Das Geld wird z.B. zum Fahrtkosten benutzt. Wir haben das Kind an folgenden Tagen betreut: xx.xx.xxxx bis xx.xx.xxxx.
Unterschrift
我们证明,因帮女儿某某照看了她的小孩,我们的女儿某某向我们付了xx欧元,这个钱用来购买机票等。
我们在从xx到xx期间照看了她的孩子。
签字:
3、报税时,在Kinderbetreuung一项,名目为Fahrtkostenersatz bei unentgeltlicher Betreuung(非雇佣性质的照看费中的旅费费用)这栏,填入机票的数额即可。一般来说,每个家庭每个小孩,每年三分之二的托管费(最高4000欧)的抵税金额。当然每个家庭情况不同,这些收据不妨都留着,以备需要。
08 德国第三方测评机构Oeko Test是选择宝宝用品的好帮手
住德国待久了,我越来越不会看品牌而买单。因为德国平价好物实在太多了,甚至有的大牌也存在质量不过关,一些超市的自有品牌都能做得比大牌还好的情况。如果你有兴趣,油管上有一堆影片揭秘同一类产品,德国大牌和平价品牌,背后其实是同一个工厂,只是贴了不同的标签。宝宝的食品、用品,到底哪个好?是看品牌还是看价格? 都不是! 在德国,有个第三方独立测评机构Oeko Test,它家网站上有生活中各个品类、不同牌子产品的综合测评。

否则人家发的文章,不靠金主爸爸赞助,也不为广告公关所动,怎么有费用持续运营下去呢?虽然文章都得付费,一篇也不贵,且年刊更实惠,电子版更便宜。
以上面图片我买的年刊为例,一册里面有30多项测评,围绕宝宝的食品、玩具、起居用品等各方面,电子版才9欧元。普通消费者完全能负担得起。正因为德国存在这样不畏惧权威,不被公关收买的测评机构,他们家的测评报告才受消费者的认可。每一篇测评都有公开透明的测评过程和来自实验室检测的真实数据。有理有据有图片,一份测评报告一出,涉及到不过关的大公司,立马官网致歉解释并整改。
这才是大公司正确的危机公关手段、自身形象和品牌维护的措施和对消费者负责的责任感。
这才是良性循环的市场监督机制和健康的市场规范。
在德国,你不用担心出现某乳业巨头一周前因公关某揭秘文,沸沸扬扬上热搜的事件。这些巨头公司,面对负面消息,第一时间删文删号且不回应,当做没发生过一样。所以,如果家有小娃的父母,发愁哪些用品是否足够安全靠谱,可以买它家年刊测评报告,里面有理有据地告诉我们什么值得买。
原作者:Kunkun 公众号:小汤圆在德国(babyin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