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德商宝!

欢迎光临-德商宝!我们致力于为中国企业解决在德商务服务问题,德国公司注册、德国蓝卡申请、德国签证办理等商务服务,以及德国VAT申请、和德国gmbh公司注册等!

德国公司注册-德商宝 德商宝LOGO-专注德国公司注册 德商宝形象图-专注德国投资移民

400-9988-600
主页

年初,

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篇文章刷屏:

《住院72天,我卖了2套房》

不禁让人想起同样也是去年年初的一篇文章: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一位原本身体还算硬朗的60岁老人,

从患上流感到住进ICU到阴阳两隔,

让一个原本家境殷实的中产家庭,

因一场流感,几乎倾家荡产……

 

 

在国内,想搞垮一个家庭有多简单?

年薪30万的中产阶级,买了房子,

开着小车,看似过着优越的生活,

但中产家庭所拥有的资产,

能抵得过家人几场大病呢?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也曾经公开在媒体面前说过:

“在我国,70%贫困的就是因为疾病。”

 

去年10月,

一张出自武汉某三甲医院巨额的住院收据,

在网上刷屏热传……

这张已被该医院证实为真的收据显示:

住院61天,花费金额超过104万元…

并且这个费用不是全部,

患者住院75天的总费用,

其实已经超过了170万元。

怎样才能不被一场大病很轻松的毁掉一个家庭?

这是对医疗制度的沉重拷问。

如让患者家属从巨额的医疗费用中解脱出来,

不至于被患重病的家人所拖垮,

这不该是奢望。

 

提高医疗报销额度,实施大病保险等,

只有制度层面的救治越来越完善,

患者面对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天价医疗费,

不会惊慌失色手足无措。

看完这些触目惊心的新闻和数据,

令人不禁自问:

“如果这事情发生在我身边该怎么办?”

一旦遇上了亲人一场大病

再多的积累都显得那么脆弱和无力……

然而,在亚欧大陆另一端的德国,

面对严重的疾病医疗是怎么做的呢?

如果在德国罹患重大疾病,

是否也会倾家荡产?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住院72天,我卖了2套房"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德国。


1.德国的医疗制度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国家。
早在1883年,德国就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建立了法定医疗保险制度。

 

德国实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以社会健康保险为主、商业医疗保险为辅的制度,这种强制性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覆盖了德国87.2% 的人口,加之商业保险的作用,德国整个健康保险制度为其97.8 %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

「2017年德国社会健康保险(GKV)与商业保险(PKV)覆盖比例」

 

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险从制订政策到具体经办都是由政府包办,保险资金被政府集中起来形成一个超级大账户。政府统一调度,决定什么该报销、应该报销多少、以及在什么级别的医疗机构应该报销多少等等。

 

德国模式的医疗保险筹资与报销讲求一种水平公平与垂直公平。社会医疗保险在筹资时,根据收入的高低缴纳不同的比例。但是在享受待遇时,德国社会保障法规定所有在德居留的人员包括学生、工人、退休人员、救济金领取者等一视同仁。

「2009年~2017年德国社会医保收入与支出」(蓝色收入,灰色支出)

 

相比之下国内的医疗保险制度则要复杂很多。公立保险与户口类型、投保地点均有关联。城市户口的雇员一般分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无业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离退休人员入退休保险等等,农村户口则需要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2.在德国看病的流程 
在德国看病,首先得找私人诊所,也就是先看"全科医生"(Allgemeinmediziner),即所谓的"家庭医生"(Hausarzt)。每当生病时,一般会让家庭医生先问诊,再由其判断是否需要转诊专科医生(Facharzt)。

 

过去病患必须每季度支付10欧挂号费,自2013年起则已取消收取挂号费。无论是到诊所或医院看诊都必须携带医保卡。

所谓的专科医生(Facharzt)指的是在取得一般医生执照后,在特定科目中继续钻研而且通过专科考试的医生人们较为熟悉的专科医生包括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外科、内科、儿科、妇科等,此外还可细分出数十种专科科目。

 

若是需要接受定期检查,如眼科、妇科或牙科等年度检查项目,病患可以给自己熟悉的专科诊所打电话预约。有时约诊可能得等上一两个月。所以德国人习惯在定期检查的几个月前就先预约。

 

如果情况紧急,也可以呼叫急救医生。大型医院设有24小时的急诊中心(Notfallzentrum),可以随时前往,并有值班的专科医生问诊。医院不会拒绝急症病人,通常只要事先打电话告知状况,诊所员工都会视情况尽量为你安插到当天的看诊时间中。有些诊所也提供不需预约的看诊时段,病患可以当场挂号排队,但候诊时间相对较长。

「2014年德国专科医生排队预约时间占比」

 

若有必要,医生在看诊后会开具处方,病患可以凭药单到任何药店购买处方药。若投保的是法定医疗保险,视医师所开的药单种类而定,处方药由保险公司全额给付或病患负担部分费用。

 

若投保的是私人保险,买药时必须先自费,接着再凭收据向保险公司报销。报销金额依照个人投保额度及保险公司方案有所不同。德国的药店夜间和周日不营业,但是各城市每日都有轮流值班的紧急药店,供急症病患在夜间或周末取药。


  3.德国医疗优势

结果数百年的经验积累,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有效地避免了诱导需求及医生乱收费现象。由于医生与病人之间绝对没有现金流通——医生的报酬是由疾病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在日常生活当中,作用非常大,基本上只要交了保险,就能享受到免费医疗。因而有效地杜绝了医生乱收费用、提供过量服务的问题。

德国的医疗服务系统由综合性医院、普通医院、专科医院、急救医院、康复医院、老年福利院、疗养院、家庭医生组织、公共卫生和劳动卫生机构等组成。公立医院、私人非盈利医院和私人医院的医院数、床位数在近几年中有所下降,但仍属人均拥有病床数较多的国家之一,而且医院床位利用率较高。

由于德国高等教育学费低廉,而医生职业的收入较高。因此,有大量的人选择医生职业,甚至出现医生过剩现象。2017年,德国的注册医师总数为506,014人,比2016年增加了2%。

「2017年德国注册医生总数及结构分布(千人)」

 

相对而言,虽然近几年中国的医疗改革势头良好,但是医疗质量反差始终都不小。比如协和医院和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就有着天壤之别。部分地区很多情况下都是有制度覆盖,但没有足够的资源服务。和德国相反,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国人只要生病就首选找大医院,而不是去诊所。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承办,以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模式。虽然我们达到的覆盖率很高,但实际报销比例,如果将患者所有的花费都算起来的话,住院的报销费用可能都不到一半。

德国医师分布范围广,医疗资源均衡,从大概率上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在德国看病不需要像国内那样排队挂号、排队等医生、排队交费、排队取药。

 

德国医疗保险体系比较完善,能够公平涵盖每一个人,患者不因居住地、身份、地位、民族、职业、年龄、性别而有任何差别。完善的医、药分离和医保报销制度,也从根本上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

医疗体制本质上不存在制度优劣之说,无论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德国还是政府主导集中覆盖的中国。每一种制度都有其产生的经济和政治背景以及社会历史沿革的脉络。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的制度却殊途同归,哪种制度的自我纠错能力越强,哪种制度的生命力就越旺盛。